【原文】
6–12–1a布衣: 赶、 弹、 纺具图:凡棉衣御寒,贵贱同之。棉花古书名枲麻①,种遍天下。种有木棉、草棉②两者,花有白、紫二色。种者白居十九,紫居十一。凡棉春种秋花,花先绽者逐日摘取,取不一时。其花粘子于腹,登赶车而分之(图6–9)。去子取花,悬弓弹化(图6–10)。为挟纩温衾、袄者,就此止功。弹后以木板搓成长条以登纺车(图6–11),引绪纠成纱缕(图6–12)。然后绕篗、牵经就织。凡纺工能者一手握三管纺于锭上捷则不坚。
【注释】
①枲麻:指大麻的雄株,不是棉花。古书称棉为白叠(《汉书》)、吉贝(《南州异物志》等)。
图6-9 赶棉车(轧花车)
图6-10 弹棉
图6-11 擦条(搓棉条)
图6-12 纺缕(纺棉纱)
②木棉:木棉科树棉 Gossampinus malabarica 。草棉:锦葵科棉属草本 Gossypium herbaceum 。
【翻译】
棉布:用棉衣御寒,不分贵贱。棉花在古书中叫枲麻,各地都种植。有木棉、草棉两种,花有白、紫两色。种白棉的占十分之九,紫棉占十分之一。棉花在春天播种,秋天结花,棉桃先裂开的逐天摘取,不是在同时摘取。棉花絮与棉子粘在棉桃内,需要用轧花、脱子的赶车才能将二者分开。棉花去子后用弹弓弹松。作棉被、棉衣的棉花,就加工到这一步而止。弹后在木板上将棉花搓成长条,再在纺车上牵引棉绪纺成棉纱。然后将棉纱绕到篗子上,就可牵经织布了。纺织能手一人手握三个纺锤,把三根棉纱纺在锭子上纺得太快则棉纱不坚。
【原文】
6–12–1b 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芜湖巨店首尚佳石。广南为布薮,而偏取远产,必有所试矣。为衣敝浣,犹尚寒砧捣声,其义亦犹是也。外国朝鲜造法相同,惟西洋则未核其质,并不得其机织之妙。凡织布有云花、斜纹、象眼等,皆纺花机而生义。然既曰布衣,太素足矣。织机十室必有,不必具图。
【翻译】
棉布各地都生产,但织造技术以松江为最高,浆染以芜湖为最高。棉纱纺得紧密,布就结实,纺得松,布就不结实。浆染布时用的碾石采用江北所产性冷而质细的石料每块好的碾石值十两银子。用这种碾石碾布时不易发热,而且纱线紧密而不松散。芜湖的大染店特别注重用好的碾石。广东是棉布的集中地,却偏偏用远处产的碾石,一定是经过试验后才这样做的。衣服穿旧时浆洗,也习惯在性冷的石板上捶打,其道理也是一样的。外国朝鲜织布方法也与中国一样,只有西洋布没有查明其原料,也不知其机织技术。棉布可织出云花、斜纹、象眼等花纹,都是仿照花机原理而制成。但既然称为布衣,织成平纹也就够了。十户人家中必有织机,不必附图于此。
【原文】
6–12–2枲著① :凡衣、衾挟纩御寒,百人之中,止一人用茧绵,余皆枲著。古缊袍,今俗名肨袄。棉花既弹化,相衣、衾格式而入装之。新装者附体轻暖,经年板紧,暖气渐无,取出弹化而重装之,其暖如故。
【注释】
①枲著:本指麻衣,因作者将枲误为棉之古称所致。此处改译为棉衣。
【翻译】
棉衣:以棉衣、棉被御寒的,百人之中只有一人在其中装入丝绵,其余都用棉花。古时的缊袍今俗称为肨袄(棉袄)。棉花弹好后,便依据衣服、被子的形状将棉花放进去。新作的棉衣穿在身上显得轻暖,但穿得久就会板紧,逐渐不保暖。将其中棉花取出弹松,再重新装入衣内,仍像原来一样暖和。
【原文】
6–12–3a夏服:凡苎麻①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池郡②每岁以草粪压头,其根随土而高,广南青麻③撒子种田茂甚。色有青、黄两样。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凡苎皮剥取后,喜日燥干,见水即烂。破析时则以水浸之,然只耐二十刻,久而不析亦烂。苎质本淡黄,漂工化成至白色。先取稻灰、石灰水煮过,入长流水再漂,再晒,以成至白。纺苎纱能者用脚车,一女工并敌三工。惟破析时穷日之力只得三、五铢重。织苎机具与织棉者同。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
【注释】
①苎麻:荨麻科苎麻属 Boehmeria nivea 。
②池郡:今安徽贵池地区。
③青麻:苎麻的一种,此处非苘麻。
【翻译】
夏服:苎麻到处都可以生长。其种植有播种和分根两种方法池州每年将草粪压在根部,麻根顺着压土而长高。广东的青麻以种子撒在田地,长得颇茂盛。苎麻有青、黄两种颜色。每年有收割两次、三次的,织成夏天用的衣服和帷帐。苎麻剥皮后,最好在阳光下晒干,否则见水就烂。将麻皮撕破时要用水浸泡,但只能浸二十刻(五小时),浸久时不撕也要烂。苎麻本是淡黄色的,经过漂洗才成为白色。先用稻草灰水或石灰水煮过,再在流动的水中漂洗,晒干后就成白色。纺苎纱的能手用脚踏纺车,一女工可抵三人。但撕裂麻皮则一日只得四、五铢重纤维。织苎麻的机具与织棉相同。缝布衣的线和作皮鞋的串绳,都用苎麻搓成。
【原文】
6–12–3b 凡葛①蔓生,质长于苎数尺。破析至细者,成布贵重。又有苘麻②一种,成布甚粗,最粗者以充丧服。即苎布有极粗者,漆家以盛布灰,大内以充火炬。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③皮析、绩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
【注释】
①葛:豆科藤本 Pueraria lobata ,茎皮纤维可织葛布。
②苘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 Abutilon theophrasti 。
③芭蕉:芭蕉科芭蕉属 Musa basjoo 。
【翻译】
葛是蔓生的,其纤维长于苎麻数尺。用破析得很细的葛纤维织布,十分贵重。还有一种苘麻,织成布较粗,最粗的布用作丧服。即使是苎布,也有很粗的,漆工用以蘸灰擦磨漆器,而宫内则用以作火把。还有一种蕉纱,是福建地区取芭蕉的韧皮破析、纺织而成,轻细之甚,不值钱也不结实,不堪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