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4–2–1 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①。所以异名者,由精粗、老嫩而分也。上好朱砂出辰、锦今名麻阳② 与西川者,中即孕汞③,然不以升炼。盖光明、箭镞、镜面等砂,其价重于水银三倍,故择出为朱砂货鬻。若以升汞④,反降贱值。唯粗次朱砂方以升炼水银,而水银又升银朱也。

【注释】

①朱砂或称辰砂Sinabar,是天然硫化汞HgS,银朱是人造硫化汞,二者化学成分一致。但水银是元素汞Hg。

②辰州:今湖南沅陵。锦州:今湖南麻阳之古名。

③涂本作“ [氵顷]”(hóng,或gǒng),与“汞”通用,今改为汞。

④涂本误“水”,今改汞。

【翻译】

朱砂、水银与银朱原本是同一物质。之所以有不同名称,是因精粗、老嫩的差异。上好的朱砂出于辰州、锦州今名麻阳与四川,其中就含有汞,但不用来制汞。因为朱砂中的光明砂、箭镞砂及镜面砂等价钱比水银还贵三倍,故选出好朱砂来出卖。如果用这些朱砂来炼制水银,反而降低价钱。只有粗的次朱砂才用来提炼水银,再用水银升炼成银朱。


【原文】

14–2–2 凡朱砂上品者,穴土十余丈乃得之。始见其苗,磊然白石,谓之朱砂床。近床之砂,有如鸡子大者。其次砂不入药,只为研供画用与升炼水银者。其苗不必白石,其深数丈即得。外床或杂青黄石,或间沙土,土中孕满,则其外沙石自多折裂。此种砂贵州思、印、铜仁等地最繁,而商州、秦州出亦广也。凡次砂取来,其通坑色带白嫩者,则不以研朱,尽以升汞。若砂质即嫩而烁,视欲丹者,则取来时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图14–1)。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跌取其上浮者,倾入别缸,名曰二朱。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图14-1 研朱砂、澄朱砂

【翻译】

上等的朱砂,要挖土十余丈方可得到。开始露头的矿苗是一堆堆白石,叫朱砂床。矿床附近的朱砂有的大如鸡子。次等朱砂不堪入药,只供研磨作画与提炼水银用。次朱砂的矿苗不一定是白石,挖数丈即可得到。其矿床外或者杂带有青黄色石块,或者间有砂粒,堆满于土中,外层的砂石多自行破裂。这种朱砂在贵州思南、印江、铜仁等地最多,而陕西商县、甘肃秦州(天水)也有出产。开采次等朱砂时,如整个坑里都是色白而细嫩的矿石,就不用以研成朱砂,而是全用来提炼汞。若砂质虽嫩但闪有红光的,则取来放入大的铁碾槽中碾成细粉,然后在缸里用清水澄浸。经过三天三夜,将浮在上面的舀到另一缸中,名叫二朱。缸中下沉的,晒干后名曰头朱。


【原文】

14–2–3 凡升水银,或用嫩白次砂,或用缸中跌出浮面二朱,水和搓成大盘条。每三十斤入一釜内升汞,其下炭质亦用三十斤。凡升汞①,上盖一釜,釜当中留一小孔,釜旁盐泥紧固(图14–2)。釜上用铁打成一曲弓溜管,其管用麻绳密缠通梢②,仍用盐泥涂固。煅火之时,曲溜一头插入釜中通气插处一丝固密,一头以中罐注水两瓶,插曲溜尾于内,釜中之气达于罐中之水而止。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冷定一日,取出扫下。此最妙玄,化全部天机也本草胡乱注: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③ 。

图14-2 升炼水银(从朱砂升炼出水银)

【注释】

①涂本作“ [氵顷] ”,今改汞。

②涂本误“稍”,今改梢。

③指《本草纲目》卷九《石部·水银》条引元代人胡演《丹药秘诀》云:“取砂汞法,用瓷瓶盛朱砂,不拘多少,以纸封口。香汤煮一沸时,取入水火鼎内,炭塞口,铁盘盖定。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连盘覆鼎于碗上,盐泥固缝,周围加火煅之。冷定取出,汞自流入碗矣。”其实这种方法虽不及作者所述蒸馏法取汞简便易行,然亦不可斥为“胡乱注”。

【翻译】

提炼水银,或者用白嫩的次朱砂,或者用缸中舀出浮在上面的二朱,将朱砂与水拌和,搓成粗条。每三十斤装入一锅,用来提炼汞,所用柴薪也是三十斤。提炼汞的锅,上面还要扣上另一个锅,锅上正中留一小孔,旁边用盐泥封紧。锅上小孔与用铁打成的弯管相联,整个弯管都要用麻绳缠密,仍用盐泥封紧。点火时弯管的一头插入锅内通气接口处要严密封固,弯管的另一头插入装有两瓶水的罐内,锅内之气通到罐中之水而受冷却。共加火五个时辰(十小时),锅内的朱砂粉就都变成汞而布满于锅壁。冷却一日后,再取出扫下。此中道理颇为玄妙,包含着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全部奥秘。《本草纲目》注中说:“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那是乱注。


【原文】

14–2–4 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其法或用磬口泥罐,或用上下釜。每水银一斤,入石亭脂①即硫黄制造者二斤,同研不见星,炒作青砂头,装于罐内。上用铁盏盖定,盏上压一铁尺。铁线兜底捆缚,盐泥固济口缝,下用三钉插地鼎足盛罐(图14–3)。打火三炷香久,频以废笔蘸水擦盏,则银自成粉,贴于罐上,其贴口者朱更鲜华。冷定揭出,刮扫取用。其石亭脂沉下罐底,可取再用也。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②,出数借硫质而生。

【注释】

①石亭脂:天然硫。

②此处所述之法尽取自《本草纲目》卷九《石部·银朱》条引胡演《丹药秘诀》。

【翻译】

有的朱砂是从水银再炼制成的,故名曰银朱。其方法是或者用敞口的泥罐烧炼,或者是用一上一下的两口锅。每一斤水银加入石亭脂硫黄制成的二斤,放在一起研细至见不到水银珠,用火炒成青色粒状,装入罐内。罐口用铁盘盖紧,铁盘上压一铁尺。用铁线将铁盘与罐底捆紧,再用盐泥封住所有接缝。下面用三根铁棒插在地上,鼎足而立以架起罐子。点火煅烧,约点燃三炷香所需的时间。在这期间,不断地用废笔蘸冷水滴在铁盘上,则由水银变成的银朱粉末自然会贴在罐壁,贴在罐口部的银朱,更为鲜艳。冷却后将铁盘揭下,就可扫取银朱。沉到罐底的硫黄,还可取出再用。每一斤(十六两)水银,可炼得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多出的重量是从硫黄那里得到的。

图14-3 银复生朱(从水银再升炼出银朱)

14–2–5 凡升朱与研朱,功用亦相仿。若皇家、贵家画彩,则即用①辰、锦丹砂研成者,不用此朱也。凡朱,文房胶成条块,石研则显。若磨于锡砚之上,则立成皂汁②。即漆工以鲜物采,唯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凡水银与朱更无他出,其汞海、草汞之说③,无端狂妄,饵食④者信之。若水银已升朱,则不可复还为汞,所谓造化之巧已尽也。

【注释】

①诸本作“同”,误,今改为“用”。

②朱在锡砚上研磨,可能生成褐色的硫化亚锡SnS。

③这是针对《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条而言的,其中引历代诸家本草书所载从马齿苋 Cartulaca oleracea 中可提制草汞及自然汞,言之有据,并非狂妄之论。如本章第二节第一段(14–2–1)所云,既然朱砂、银朱为同一物质,而从朱砂可炼制汞,银朱亦当如此。

④涂本及诸本作“耳食”,今改为饵食。

【翻译】

人工炼制的银朱,和碾制的天然朱砂,功用差不多。但皇家、贵族作画,则用辰州、锦州的丹砂研成粉,而不用这种银朱。文房用的朱,是用胶作成条块,在石砚上研,可显出朱红色。如果在锡砚上研磨朱,则立刻成为黑汁。漆工用朱的鲜红颜色涂饰漆器时,只有将其与桐油调和,颜色才鲜明。如与漆调和,则颜色发暗。水银和银朱,不能从上述原料以外的物质中取得,因而所谓汞海、草汞之说,都是无端狂妄之论,只有炼丹家和服食所谓长生药的人才相信。水银在炼制成银朱以后,就不可再还原为汞,自然界变化的巧妙,到此已尽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