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3–3–1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①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图13–1)。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图13–2)。
图13-1 砍竹、沤竹图
13-2 蒸煮
【注释】
①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6月5日前后。
②楻(héng)筒:蒸煮锅上的大木桶,内盛要蒸煮的造纸原料。
【翻译】
造竹纸多在南方,而福建省最为盛行。当竹笋生出后,先观察山沟里竹林的长势,以将要生枝叶的竹为上料。快到芒种时,则登山砍竹。将竹秆截断成五至七尺长,在本山就地开塘一口,向其中注水以浸沤竹料。为避免塘水干涸,则用竹管引水,不断注入山上流下来的水。沤至百日以上,将竹从塘内取出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表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纤维的形状就像苎麻一样。用上好的石灰化成灰浆,涂于竹料,放入楻桶蒸煮,一般蒸煮八昼夜。
【原文】
13–3–2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中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翻译】
蒸煮竹料的锅直径四尺,锅上用泥与石灰封固边沿,高、宽类似广东煮盐的牢盆,内可盛水十多石。上面盖上楻桶,其圆周一丈五尺,直径四尺多。盖定之后,蒸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后,打开楻筒取出竹料,入清水漂塘里面洗净。塘的底面及四周皆用木板合缝砌好,以防遇到泥污造粗纸时不须如此。洗净后,再用柴灰水将竹料浆透,再放入锅中压平,上面平铺稻草灰一寸左右。桶内水滚沸后,将竹料取出放入另一楻桶中,仍以灰水淋下。如灰水冷却,烧滚后再淋。这样经过十多天后,竹料自然蒸烂。取出入臼中捣碎山区都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状,倒入纸槽中。
【原文】
13–3–3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①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②,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图13–3)。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图13–4)。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图13–5)。
【注释】
①纸药:植物粘液,放纸槽中作为纸浆的悬浮剂。
②形同桃竹叶:此处所用纸药指杨桃藤 Actinitia chinensis 枝条的浸出液。
图13-3 荡帘抄纸图
13-4 覆帘压纸
图13-5 焙纸
【翻译】
抄纸槽的形状像一个方斗,其尺寸宽窄,槽根据纸帘而定,而纸帘又根据纸的尺幅而定。竹料既已制成,便向槽内放清水,水面高出竹料三寸,加入纸药水形同桃竹叶,各地名称不一于其中,则纸脱水后自然洁白。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的竹丝编成,纸帘展开后,下有长方形框架支撑。两手持帘入纸浆水中,将竹纤维荡起并抄入帘内。纸的厚薄由人的手法而定,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在帘上时,水从四边下流到槽内。然后翻转纸帘,使纸落于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数目足时,则在湿纸上放一木板以便压榨,拴上绳子插入撬棍,像榨酒方法那样使纸内水分压净流干。然后轻轻以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烘纸时,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面用砖盖夹巷底部,隔几块砖即空一砖。薪火从巷端火口烧起,火温从砖隙透过夹巷,使外面的砖都发热,将湿纸逐张贴在夹巷上烘干,揭下叠起。
【原文】
13–3–4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唯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翻译】
近世有一种宽幅纸,叫“大四连”,一时看重作书写纸。将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漂洗、打烂后入槽再行抄造,可节省前述操作过程中的蒸煮、沤浸的工序,依然成纸,消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地,不以为然。而北方即使是寸条片角的纸落在地上,也随手拾起再行造纸,名叫“还魂纸”。竹纸与皮纸,精纸与粗纸,都用相同方法制造。至于火纸、粗糙纸的制造,砍竹、煮竹料,用灰浆和灰水淋,皆与前述方法相同。唯独湿纸从帘上脱下后,不用烘焙,压去水分后靠日晒成干而已。
【原文】
13–3–5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翻译】
盛唐(713—766)时,敬鬼神之事很繁多,烧纸钱以代替烧帛北 方用切条,名为板钱,故造这种纸名曰“火纸”。荆楚(湖南、湖北)一带近来流行的习俗,一次烧掉上千斤火纸。这类纸十分之七供祭祀时烧去,十分之三供日用。其中最粗而厚的名叫包裹纸,用竹料和隔年晚稻秆制成。至于江西铅山等地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加厚抄成,以谋高价。最好的叫官柬纸,富贵之家作名片用。纸质厚实而无筋头,染红后作办喜事的吉柬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再染上红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