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干

【原文】

16–3–1弩:凡弩为守营兵器,不利行阵。直者名身,衡者名翼,弩牙发弦者名机。斫木为身,约长二尺许。身之首横拴度翼,其空缺度翼处,去面刻定一分稍后则弦发不应节,去背则不论分数。面上微刻直槽一条以盛箭。其翼以柔木一条为者,名扁担弩,力最雄。或一木之下加以竹片叠承其竹一片短一片,名三撑弩①,或五撑、七撑而止。身下截刻锲衔弦,其衔旁活钉牙机,上剔发弦。上弦之时,唯力是视。一人以脚踏强弩而弦者,《汉书》名曰“蹶张材官”②。弦放矢行,其疾无与比数。

【注释】

①三撑弩:木条下叠三层竹片为两翼的弩叫三撑弩,叠五层竹片的叫五撑弩。

②蹶张材官:典出《汉书·申屠嘉传》:“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张。”颜师古(581—645)注:“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弩张之。”蹶张材官指能以脚踏张强弩的有力气的武官。

【翻译】

弩:弩是守营兵器,不利于行军作战。弩中直的部件叫弩身,横的部件叫弩翼,扣弦发箭的机关叫弩机。砍木作成弩身,约长二尺。弩身前部横拴上两个翼,其穿孔放翼的地方离弩身的上面约一分厚,稍厚则拉弦发箭配合不准,离弩身下部距离没有固定尺寸。弩身面上要略微刻一条直槽,以承放箭枝。用一条软木作成弩翼的叫扁担弩,弹力最强。也可在一木条下加上叠在一起的竹片竹片依次一片比一片短作成弩翼的,叫三撑弩,最多不超过五撑、七撑。弩身后半部刻一缺口扣弦,旁边钉上活动扳机,向上一推就可发弦射箭。上弦时全靠人力。由一个人脚踏强弩上弦的,《汉书》中称为“蹶张材官”。弩弦将箭射出,飞行快速无比。


【原文】

16–3–2 凡弩弦以苎麻为质,缠绕以鹅翎,涂以黄蜡。其弦上翼则紧①,放下仍松,故鹅翎可扱首尾于绳内。弩箭羽以箬②叶为之。析破箭本,衔于其中而缠约之。其射猛兽药箭,则用草乌③一味,熬成浓胶,蘸染矢刃。见血一缕则命即绝,人畜同之。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④矣。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注释】

①涂本误“谨”,今改紧。

②箬:箬竹,禾本科山白竹 Bambusa veritichii 

③草乌:毛茛科乌头属 Actinium 植物根部,有剧毒。

④鲁缟(gǎo):山东产的白色薄丝织品。《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义为强弩射出的箭走完射程后,连鲁缟都无力穿过。

【翻译】

弩弦以苎麻为质料,缠绕上鹅翎,并涂以黄蜡。弦装到翼上时拉起来很紧,但放下来仍是松的,所以鹅翎头尾都可纠夹在麻绳中。弩的箭羽用箬叶作成,箭杆下部破开一点然后将箭羽夹入其中并缠紧。射猛兽用的毒箭,用草乌头熬成浓胶,蘸染在箭头上。这种箭射出后见血即能致命,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强弓可将箭射至二百余步远,强弩则只能至五十步而止,再远一点即不能穿过“鲁缟”了。然而弩的飞行速度十倍于弓,入物之深亦加大一倍。


【原文】

16–3–3 国朝军器[监]造神臂弩①、克敌弩②,皆并发二矢、三矢者(图16–2)。又有诸葛弩③,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防窃具,非军国器。其山人射猛兽者,名曰窝弩④,安顿交迹之衢,机旁引线,俟兽过带发而射之。一发所获,一兽而已。

图16-2 张弩、连发弩

【注释】

①神臂弩:宋代(960—1279)发展起来的一种弩,射程240余步,见茅元仪(约1570—1637)《武备志》(1621)卷一○三。

②克敌弩:《明会要》卷一九二载弘治十七年(1504)所造硬弩,可发二矢、三矢,比神臂弩射程远,名为克敌弩。

③诸葛弩:连发十矢的轻巧弩,见《武备志》卷一○三《诸葛全式弩》条。

④窝弩:打猎用的弩,亦见《武备志》卷一○三。

【翻译】

本朝(明朝)军器监曾制造神臂弩、克敌弩,都可同时发出二、三支箭。又有诸葛弩,上面刻有直槽可装入十支箭,其弩翼以最柔韧的木料作成。另外又安有木制弩机,随手扳机即可上弦。发出一支箭,槽中又落下一枝,则又扳木机上弦发箭。这种弩虽很精巧,但力量很小,只能射二十余步而已。此乃民家防备盗窃的用具,而非军国兵器。还有山区人射猛兽用的,叫窝弩,安设在野兽出没的路上,机上有引线,待兽过之时,一拉线箭便射出。一箭所得,一兽而已。


【原文】

16–3–4干:凡“干戈”名最古,干与戈①相连得名者,后世战卒短兵驰骑者更用之。盖右手执短刀,则左手执干以蔽敌矢。古者车战之上,则有专司执干,并抵同人之受矢者。若双手执长矛与持戟、槊②,则无所用之也。凡干长不过三尺,杞柳③织成尺径圈,置于项下,上出五寸,亦锐其端,下则轻竿可执。若盾名“中干”,则步卒所持以蔽矢并拒槊者,俗所谓旁牌是也。

【注释】

①干:盾牌,古代士兵用以掩护身体的防卫性武装。戈:杆端有横刃的古代主要冷武器。

②戟(jǐ):古代兵器,将戈与矛合成一体,可直刺,又可横击。槊(shuò):古代兵器,即长矛。

③杞柳:杨柳科杞柳 Salix purpurea ,亦称紫柳,分布于黄河流域。

【翻译】

盾:“干戈”这一词出现得最早,是将干与戈连起来而得名的,因为后世的战卒手持短兵器驰骑作战时常配合使用的缘故。他们右手执短刀,而左手执干(盾)以蔽敌箭。古时士卒在战车上有专人执盾,以保护同车人免中敌箭。如果双手持长矛、戟、槊,则无法用盾了。盾长不过三尺,将杞柳枝织成直径一尺的圆圈放在颈部下面,盾上部有五寸长的尖齿,下部安一轻竿供手持。另有一种叫“中干”,是步兵所持用以挡箭或长矛的,俗称傍牌。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