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0–7–1 凡红铜升黄①而后熔化造器,用砒升者为白铜器,工费倍难,侈者事之。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凡响铜入锡参和法具《五金》卷成乐器者,必圆成无焊。其余方圆用器,走焊、炙火黏合,用锡末者为小焊,用响铜末者为大焊碎铜为末,用饭黏合打,入水洗去饭,铜末具存,不然则撒散。若焊银器则用红铜末。
【注释】
①黄:即黄铜,由红铜(纯铜)加炉甘石(含碳酸锌)或锌炼成的铜锌合金。
【翻译】
红铜要冶炼成黄铜,经熔化后才能制造器物。要是用砒霜升炼,便成为白铜器,工费倍增,奢侈的人才使用。原从炉甘石炼成的黄铜,熔后趁热锤打。加锌炼成的黄铜,出炉经冷却后锤打。以铜掺和锡炼成的响铜方法见《五金》卷,用来制成乐器的,必须是完整的工件,不能用几部分焊接而成。其余方形、圆形的器物,用锻焊或加热来黏合。小件用锡末为焊料,大件用响铜末为焊料。将铜打碎成粉末,用米饭黏合后舂打。再加入水将饭洗去,铜末具存。不然铜末就会飞散。若焊接银器,则用红铜末。
【原文】
10–7–2 凡锤乐器,锤钲 ①俗名锣不事先铸,熔团即锤。镯 ②俗名铜鼓与丁宁③,则先铸成圆片然后受锤。凡锤钲、镯皆铺团于地面(图10–3)。巨者众共挥力,由小阔开,就身起弦声,俱从冷锤点发。其铜鼓中间突起隆泡④,而后冷锤开声。声分雄与雌⑤,则在分厘起伏之妙。重数锤者其声为雄。凡铜经锤之后,色成哑白,受鎈复现黄光。经锤折耗,铁损其十者,铜只去其一。气腥而色美,故锤工亦贵重铁工一等云。
【注释】
①钲(zhēng):古代乐器,形似钟而有长柄,击之而鸣,非锣。但从插图可知,此处确是锤锣,故法译本译成锣(tamtams)。
图10-3 锤钲与镯(锤锣)
②镯:古代军中乐器,钟状的铃。作者释为铜鼓,误。
③丁宁:古代行军时用的铜钲。
④涂本误“炮”,今改。
⑤声分雄与雌:雌声指高音调,雄声为低音调。加重锤打使铜片变薄,发声较低。
【翻译】
锻造乐器时,钲俗名锣不必先经铸造,将物料熔成一团后直接锤打。但锤镯俗名铜鼓与丁宁时,则要先铸成圆片,然后受锤。锤钲、镯时,要将铜料铺在地面上锤打。大件要数人合力锤打,由小逐渐摊开,冷锤锤打后,从被锻件那里发出乐声。铜鼓中间打出突起的圆泡,而后以冷锤定音。声调分为高与低,妙在铁锤起伏用力大小。重打数锤后,其声调低。铜经锤后呈白色而无光泽,锉后则复现黄色。锤打铜料时的损耗,是锤铁损耗量的十分之一。铜有腥味而色泽美观,故锻铜工匠收入比锻铁匠高一等。